攝影文章
       

 

從類單眼看攝影創作的預視能力(1)

 

 

秦 愷

台北攝影#548

〈從類單眼看攝影創作的預視能力(1)〉

       撰文·攝影◎秦  愷(美國明尼蘇達聖瑪莉大學視覺創意教育博士)                                        

 

 

 在一個藝術教育相關的課程裡,許多國小老師提出如何評量學生攝影作品的問題;在他們言談之中,數位相機儼然已變成為一個可以增加學習的理想工具。小型輕便數位相機發展已經超過一千萬畫素以上了,教導學生利用數位相機作簡單的觀察紀錄或即時的影像創作,似乎可以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數位相機的即拍即影的功能,不但讓拍照者馬上得知拍攝結果,同時也可以即時做技術上或觀點上的修正,以便拍出更好的下一張。高畫質與高品質的照片對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已不是遙不可及;相反的,在許多的光線狀況之下,簡便的數位相機已能拍出專家級的品質出來。因此,簡便數位相機對許多初學者而言,不僅是一個觀察與紀錄這個世界極為方便的工具,而且數位高品質相片也可以視為提高學習動機的強大誘因。

 除了數位相機的即拍即影功能,許多相機大廠都為輕便數位相機設計了高階機種,這些高階輕便數位相機大都配備了數位單眼相機才有的調整功能;例如:手動模式、光圈先決自動模式、速度先決自動模式,這三個模式是控制影像曝光與成像個性的基本調整工具,可以讓拍攝者有意識的決定光圈與快門速度對影像的影響。為了讓拍攝者對光圈與快門組合有更大的調整空間,相機同時還搭配了相對大口徑的鏡頭,擁有廣域的光圈與快門級數來供這些模式的使用。還有這些高階輕便數位相機的畫素也都超過1000萬,已經可以跟傳統的35厘米底片的畫質相媲美。同時還擁有矯正自動曝光到加減2-5級,以及寬域的ISO值;例如50、100到1600或3200。

 這些精細功能用來輔助三種高級拍攝模式,就可以讓高階輕便相機享有數位單眼的操作樂趣與高畫質。首先來看看手動模式,手動指的是分別就光圈與快門作調校,以達到各種曝光效果;攝影者需要許多有關光線與曝光的知識與經驗才能構駕馭。而光圈先決與速度先決的自動模式裡,雖然不像即拍即影的完全自動,只要按下快門即可拍出好照片。理論上只要先設定好光圈數值或快門數值就可以讓相機作自動曝光;好像也不是什麼難事。偏偏決定光圈與快門數值就是一項很複雜的任務,因為牽扯到除了曝光標準的問題,還必須考慮各個數值呈現的視覺效果。比起即拍即影,拍攝者需要依照拍者的意志呈現去做一些額外調整;這些調校工作需要概念深入與經驗累積,對於剛入門的攝影者而言,還是有點繁複,一時學不來這麼多。因此相機廠商在輕便數位相機中仍然保留了兩項簡便的即拍即影自動功能:程式自動模式與相機自動模式,以及非常多的場景自動模式供攝影用家選擇;例如人像拍攝模式、花朵(近景)拍攝模式、逆光拍攝模式、運動拍攝模式、星空(長時間)拍攝模式、風景拍攝模式、甚至婚禮拍攝模式;有的相機還設置了超過20種以上的場景模式。這些場景拍攝模式是設計給有意拍出各種場景的好照片又不想動腦筋決定光圈與快門或其他的調校工作的拍攝者;只要依拍攝的現場來選擇場景模式,其他就由相機來搞定。這些場景模式可以把在場景範圍中相片控制到專家級的效果,是一個非常方便又討好的工具。程式自動則是設計給連各種場景模擬自動功能都不想碰;但又想拍出好照片的人。這個程式自動模式就預先儲存了幾千種拍攝狀況,由相機CPU自拍攝現場光線狀況中,選一個跟預先儲存的狀況相符的條件來拍攝。如此一來,許多狀況之下,相機可以拍出幾近完美的照片。最近程式自動模式更發展了程式偏移功能;在同一曝光值中允許拍攝者選擇光圈或快門的組合來達到最佳拍攝效果;這種改變程式曝光條件就叫程式偏移。在不影響曝光條件只針對光圈大小或快門速度的作變化,是學習攝影原理的一個理想工具,有可以拍出絕佳的照片。最後一種自動模式叫做相機自動模式,是一個最簡單的自動功能。這個模式的超先決設定是拍出曝光正常又不晃動的照片,這個先決條件意味著必須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拍照,任何有可能產生相機震動的可能都要排除在外;同時也加強閃光燈的補光時機。因此捨棄了許多用家調整功能,也就是說限制用家作一些多餘的調整,以免危害到照片張張清楚的先決條件。在這個模式裡,使用者幾乎無法做任何調校,拍攝的狀況也侷限在理想光線下才能啟動,對熟悉攝影原理與創作經驗豐富的攝影用家反而是一種無用的限制。因此這個相機自動模式只能稱為「建立信心模式」,設計給完全的初學者。沒摸過、甚至沒看過相機的人只要知道快門按鈕在哪裡按下去,就一定能拍出像樣的照片;至於照片效果如何就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話說回來,輕便相機裝置了這許多針對不同程度用家拍攝功能,又能維持輕盈體積,實在是托科技進步之福;當然也是使用者的福氣。加上記憶體容量大增,小小的SD卡就可以有16G的容量甚至還可以達到64G。這種不用更換底片又不用沖洗的記憶卡,的確提供學生最方便的觀察與學習工具了。除了這幾種自動曝光功能,高階輕便相機也設計有手動功能給那些想完全掌握影像成像控制權的攝影用家;在這個手動模式裡,所有的功能都得由用家自己決定,是需要一些基本的攝影學理與操作經驗的。為了使輕便相機也可以是專業攝影師的口袋相機,除了這許多曝光模式之外,還設計了許多專業級用家才用的到的功能,例如曝光補償,可以讓用家隨光線狀況作曝光上的調整;閃光燈曝光補償是讓閃光出力可以配合現場光來達到一個最自然的光線個性;光學防震動功能,可以幫攝影師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多爭取一些拍攝機會;取景框對齊線可以幫攝影師在拍攝建築或風景保持相機水平;還有連拍,自拍,包圍曝光,超微距攝影(1公分)。最重要的,這些高階輕便相機還有可以調整白平衡的讀取基準的功能;這個功能對於控制影像色彩有絕對的重要性,因為相機內白平衡模式大都是固定值,一旦選取某個模式;例如日光模式的色溫在5500K以及陰天模式的7000K就無法拍出中間值的正確色溫。因此,白平衡讀取基準調整(或者稱為白平衡微調裝置) 對於正確色彩的選取就有決定性的價值。同時這個功能在許多單眼數位相機中也還沒有放置進去。的確,有了這些先進與方便的影像控制功能讓拍攝者可以更有意識的調整與拍出想要的影像;高階輕便相機已逐漸變成專業攝影用家的第二相機的同時,也變的更難以駕馭。在心理層面上,輕便相機也開始變的不怎麼輕便了,因為在享受數位相機即拍即影的功能之外,還有這麼多需要選擇與操控調校功能要做決定。

 面臨數位相機製作影像的方便性、即時性與可修正性,攝影者往往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作出如何拍出下一張的決定;這樣的決定包括了攝影技術上的修正、構圖與取景上的取捨、拍攝主體的變化、光線與色彩的掌控、還有主題與觀點的表達。做出這些對影像評價的決定偏偏是需要長時間的練習,來增加技巧的熟練度與美感的掌握度,還有主題的敘事度。不要說對一個已經是多年經驗的攝影老手,要在一個即時反應的狀況下,作出這麼多而且嚴肅的評價與決定;都算是一種考驗了,更不用說是一個初學者。因此,即拍即影的功能用在對大自然觀察的紀錄或者學校教學活動的紀錄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用於思考、反省與表達看法上,則必須嚴肅的來看待;因為上述所提的前四個拍攝要做的決定,都需要理解、反饋與熟練的;要做到即時反應是需要長時間的歷練的。

 

一、攝影的三種預視能力

 

 常常聽到談話中提及〝攝影眼〞這三個字。攝影眼的解釋不外乎比喻人類的眼睛能像拍照時精確的記錄到許多細節與能夠預先看到相機成像的實際影像結果;例如背景模糊的大光圈效果或近景誇大與涵蓋範圍廣闊的超廣角鏡頭效果。當然攝影眼也包括了像攝影家一樣的敏銳觀察力,能看到一般人所沒有注意看的東西。因此用攝影眼來描述一個人就隱含了這個人有獨到的觀察與詮釋角度、精細的觀察程度以及預先觀測到相機成像的能力。這第三種能力可以稱為攝影的預視能力。攝影的預視能力屬於影像控制能力之一;不但要對影像變化的可能性與攝影技巧熟知,而且在觀察一個現場或景物時,馬上作出類似鏡頭變化的影像統整與模擬。所以這個能力必須要對攝影有實際經驗後才能培養的;不像獨特的觀察角度與精細的觀察程度事屬於個人的特質;有可能是天生的或經由努力訓練而來的;也有可能是個人特別的興趣所致。這兩種特質並不一定要表現在攝影這個媒材,也可以表現於其他視覺藝術媒材的;但預視能力則非攝影這個媒材作連結與培養不可的。

 預先看到相機成像的預視能力根據成像特性與條件又可以分成三種不同程度的預視能力:(一)基本曝光結果的成像預視,(二)技巧與效果的成像預視,與(三)構思與呈現的結果預視。這三個預視能力的區分也隱含了攝影者對攝影創作掌握與投入程度的分別。以往在底片相機的拍攝模式中,攝影者需要擁有至少前兩種影像預視的能力:

 

(一)曝光的預視

  曝光的預視能力主要是能預先看到或知道針對光圈與快門的組合達到正確或刻意要的曝光,例如:曝光正常是甚麼樣的影像,或刻意的曝光過度或不足的影像又是甚麼樣的影像。同時也可以事先看到光圈與快門的調整與組合換成實際成像後的影像;也就是大光圈的話,就主體清楚,背景(或前景)模糊。小光圈的話,就前景後景都清楚。當然背景模糊程度是跟光圈大小、鏡頭焦長與拍攝距離有絕對的關係。背景模糊的好處就是可以讓主體從背景脫離出來成為視覺重點。而高速快門就會讓影像凍結,讓我們清清楚楚看到高速移動的物體。低速快門則影像晃動或流動;影像晃動則讓影像變的陌生詭異,有時則充滿了詩意。

 也就是說看到一個物體或景色,透過光圈與快門的調校,攝影者心中可以馬上跟這所調的光圈與快門作出不同影像個性還有曝光明暗的預視。這些影像個性預先在拍攝前或拍攝中就形成於腦中,拍攝者可以依經驗判斷來做即時修正;這個修正算是曝光預視的附屬能力。但這個修正並無法像數位相機馬上可以做驗證,必須等底片沖出來之後再做選取或實質的修正;也就是重拍或補拍。

 

(二)成像的預視

 這第二種預視能力可看作是對拍攝的影像、光線、反差、粒子、色彩、黑白化(黑白底片)、濾色片效果、甚至沖洗程序變化的成像預視,也隱含了對這些攝影元素與技巧的控制能力;這個預視能力要比第一種能力要更多與更複雜的拍照經驗,同時必須已經清楚的掌握各種拍攝與沖洗效果的技巧;換句話說,這些能力已經是對影像成像的各種可能性有充分的了解;而且能加以控制與應用。有了這個預視能力,基本上攝影者算是非常有實務經驗的;也能有目的性的製作各種影像效果。對於拍出高品質或特殊效果的照片已十分的掌握。在運用諸多攝影技巧時,就已經能預先看到影像完成後的畫面,而來決定是否為這個影像或主題的最佳表現方法。此時,要進一步的掌握與製作已經預知的影像,就是要知道每一個成像效果的視覺與心理意義;以便利用這個預視能力來表現與利用成像效果所帶來的視覺感受。例如某些成像看起來非常鬱悶-曝光不足加上增感的高感度的正作負沖洗;某些則看起來非常詩情畫意 -- 曝光些微過度加上繪畫筆觸的重複曝光。掌握了影像的感情對於概念的表達則會更精準。因此,這個成像預視的能力就必須對各種影像與成像的可能性多加實驗與掌握。有時候許多技法與成像效果是可以創新與擴展的;例如:某個技法的變體或多種技法的組合,如果再加上不同媒材的組合,則影像成像的變化就更多樣了。在熟練各種技巧之後,對於這些技巧所形成的影像能夠事先看到而加以修正,就是掌握這第二種的預視能力-成像的預視。

 

(三)呈現的預視

 在掌握了影像的預視能力,也掌握了影像的視覺情感,便要開始利用這些影像的情感來表達心中個人對事物的看法,或者敘述心中的想法。一般而言,前面所述的兩種預視能力是資深與專業攝影師所不可或缺的。第一種預視能力比較不涉及到視覺感情或心理的,第二種預視能力就開始要考慮視覺感受而去應用何種技巧來完成影像;而這個視覺感受是用來表現單一或特定的視覺感受的,而無法對所表現的概念做豐富與複雜的描述的。例如,柔焦效果的相片如果是曝光正常或些微過度,則看起來輕輕柔柔或詩情畫意。但如果配上曝光不足,則看起來陰沉神秘甚至毛骨悚然。但單張照片的陰沉神秘只能表現單一的視覺感受,如果能搭配一系列不同面向的陰沉神秘照片,則更能強調作者對陰沉神秘的完整看法了。因此,闡述完整的概念視需要多個視覺印象的組合的,這些個別的視覺印象有可能是某個完整故事或場景的個別片段,但在攝影者的選擇之後個別片段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敘述或看法;就如同我們聽一個4小節或8小節音樂主題或和弦來跟一整首歌曲比較,歌曲是完整的,片段是單一的;經由片段的組合與重複,就產生一個完整的概念。又例如讀一首詩與一整篇散文或小說的差別就在於精簡的概念與完整的體會了。單張與多張照片的表達能力就在於所表達概念的完整與豐富度。第三種預視能力就是用在表達一個完整概念時,事先的視覺化能力。

 當我們以攝影系列或攝影展來當表現媒介時;要表現更完整的敘事概念或觀點,則必須對整個攝影系列或整套表現的畫面有預視的能力;這個能力又可分成兩部分:(一)構思的預視能力,預先想好所要表達主題以及可以擴展的方向。(二)呈現的預視能力,拍攝完成後對呈現的結果產生預視。有了這個預視能力後,也就有能力對所拍的系列進行檢視與篩選,這個呈現預視也隱含了對呈現品質的要求與標準了。這兩個能力事實上就跟電影導演一樣,看過腳本或劇本,心中已對這個劇本的表現方式有一定的看法與定見;對整部電影的呈現與剪輯也有大致上完整的構想。因此,這第三種預視能力是對一個完整概念的一種影像完整呈現的預視能力。也就是說,在拍攝前已知道了要表現的主題並且有能力企劃整個完整概念的攝影系列,同時針對每個單張照片的結構與內容大致了解,並且大致知道了整個系列照片的結構與內容分配,以及整個系列的呈現張力。在拍攝時也能融入第一與第二種預視,做完整的影像控制與視覺感情控制。拍攝後也能就先前構想與預視的內容做檢視與篩選,同時考慮到呈現的形式與結果。由此看來,這第三種預視是一個複雜的能力,也是執行創作所不可或缺的能力;包括構思期的概念搜尋與發想,概念豐富化以及概念影像化以及呈現期的執行,檢視,作品完成的形式與結果控制。因此,這個複雜且完整的概念與過程就值得我們深入探討;也可以說是攝影創作的第三隻眼。

(未完待續)  《本篇共分兩次刊出》

 
     
   
     

版權宣告 本網站之影像與內文,其著作權皆為台北攝影學會所擁有,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請求內容授權,請與我們聯繫!photo.tpe@msa.hinet.net

台北攝影學會 電話:(02)2542-9968  傳真:(02)2542-9965 陳小姐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一段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