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攝影#546期
〈談黑白攝影〉
撰文◎江村雄
攝影術發明於1839年與黑白攝影同時誕生,同樣的在彩色攝影尚未普遍流行之前,大約有一百餘年期間學習攝影只能從黑白開始。在台灣,甚至整個世界攝影大環境,學習黑白攝影的時間點,大致上可以分成兩種不同時段,1980年左右為分水嶺。前階段一定是從黑白開始學習,要是之後才進入攝影圈,理應對於彩色照片的華麗、五彩繽紛研習多年之後,想體驗簡潔、樸素的影像世界,而進入黑白攝影領域。
談到黑白攝影,首先必須提到創導改變黑白底片色階的安瑟亞當斯,以及將中華文化的平面藝術概念導入攝影術的郎靜山等兩位世界級攝影大師,他們的黑白影像創作風格與技法,堪稱獨步全球攝影藝壇。也因為如此,目前黑白數位影像處理功能其中有一部份應用技法來自於他們的創作概念。
根據世界各國國際沙龍黑白攝影照片組的統計資料顯示,參加該組的數量似乎有逐年減退的跡象,可是作品卻未因此而降低水平,理由應該是長期投入的作家依然興趣未減,一直持續的在從事黑白影像創作,與我國攝影環境幾乎相似,並未因數位攝影的流行而放棄。
攝影界有人對於創作的耗材與素材堅持始終如一;可是筆者卻每當遇到「瓶頸」時,為了脫困即嘗試轉型,藉此延續攝影生涯與熱度,歷經大約五十年的攝影學習當中,跨過黑白、彩色與數位三個時程。在題材方面由紀實、人像、生態、旅遊、風景與實驗性創作,當然轉型之後,舊有的仍然未曾放棄。
最近這段期間連續接到幾位學員探詢有關黑白攝影的問題,他(她)們近年來在國內的公辦美展與國際沙龍都有不錯的成績。或許在頻頻接觸黑白攝影家的演講與報導之後有意進行嘗試,也想聽聽筆者的看法。因為多位在不同時間所提出的一些問題幾乎相同:『歷經三十餘年的傳統彩色攝影大流行,以及近年來數位影像的巨大衝擊,今後黑白攝影的耗材、創作定位等相關問題將何去何從?』。這些疑點正好都跨及黑白、彩色與數位等前後三個時代,如果從單方面來加以探討,勢必無法顧及全貌,更容易造成誤導,因此就個人近半個世紀從三方面均歷經全程攝影的學習(從拍攝至沖、印均不假手於他人),以客觀的觀點,提出個人的經驗與同好們分享。
首先攝影者本人必須確立,個人對於攝影的看法:如果攝影是一門技術,大致上認真的投入三、兩年的時程即可把它學好;要是把它當成藝術來學習,那麼將是一輩子的事情,因為隨著時間的延伸,新工具的誕生僅提供方便與快捷而已,應用的技術改變實在有限,可是歷練與知識的增長影響作品的內容表達比較深遠,這方面同好們反而應該多加關注,也就是,一幅作品所要傳達的訊息是甚麼?以現階段來探討黑白攝影,就筆者所知列出幾點拙見。
黑白攝影的表現特性:
a. 攝影術與其他藝術最大的差別在於它具備了瞬間功能,換言之,它在第一時間提供攝影者一個雜亂的三度空間,攝影者必須即時反應,把不需要的部分內容利用所學的表現技巧逐一捨棄。黑白或彩色一樣,所呈現的圖像並沒有絕對性,需要視內容與布局的需要來決定。因此,並非任何一件攝影作品都可以用黑白來表現;同樣的也非要全部以彩色來表達不可,簡潔的圖像布局就顯得格外重要:當遇到色彩零亂的場景,單一顏色正好是化解的最佳手段,數位化之後,單一顏色已非黑白專用,甚至也可以簡化為二、三種色彩。尤其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材料的供需,黑白底片終究會走入歷史,但是黑白攝影不會,也不可能因此而消失。
b.質感問題:直到目前為止,某些攝影同好還是一直以為細緻、柔和、層次豐富是黑白底片的特性,其實黑白與彩色底片均具備相同的條件,數位與傳統也毫無差別(只是數位影像的畫素pixel不宜太低)。常見於風景、景觀造型、特寫人像。只要採用低感光度或中、大型片幅相機容易達到效果。尤其在攝影當下,光的性質影響更為重要,譬如在同一處場域,一樣採取側面光源攝影,其中一幅在低反差的晨昏拍照,另一幅則在反差比較大的時間攝影,效果絕對不同。
c.氣氛問題:黑白攝影比較容易表達逆光或是幾乎沒有陽光,只存在白色雲霧、水與因逆光或清晨被水汽覆蓋成為略帶神祕感的山林地貌,由這些條件所構成的景觀。如大陸的黃山雲海或桂林的山水。
d.對比明顯:白中有黑、黑中有白,或是藉著光、影所組成的場景,均為典型的表達模式。
e.線條分明:為突顯由線條所組成的各式各樣幾何圖像,又不希望受到其他色彩干擾、採用單一色階是不錯的選擇。
f.高反差、粗粒子:為了簡化凌亂的現場或突顯某些主體的張力而採取的處理手法。傳統攝影必須在底片的沖洗程序中進行許多技巧,包括高溫顯影、製作粗粒子底片套放、色盲片(印刷分色用底片)的修飾與交叉運用,手續與過程繁雜又充滿不可預期的變數。數位化之後,只要攝影者認為有必要,影像軟體可以提供更多的選擇與創作空間。
2、黑白底片的顯影過程需要透過繁雜的化學處理程序,不僅浪費時光,而且化學的產物,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氧化、紫外線與濕度的影響而產生變化,譬如退色或變質。數位化則只要多做備份反而可以保存更久,因此黑白底片並不能與黑白攝影畫上等號。
3、直到目前為止,所有黑白底片的特性與暗房技巧,都屬於工具與技術層面的問題,隨著影像科技的進步,幾乎均可以在影像數位化之後藉由後製軟體來解決,甚至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功能。譬如:黑白攝影常用的全色性底片,雖然可以接受任何的色光,可是底片的感光乳劑對於光波的感受程度卻無法正比的呈現於底片,須要配合濾光鏡來修正,或是為強調某種顏色,還是阻隔某種色彩,均有待濾光鏡來化解,現在的數位影像後製作則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務。
近年來許多國際沙龍的電腦影像自由創作組已經開始同時接受黑白與彩色作品,以及著名的影像輸出廠商紛紛推出新一代高品質的機器,選用輸出的紙張種類非常多,勝過傳統的黑白照片,這一股數位黑白攝影浪潮正在悄悄的形成,值得我們重視,千萬不能再度落後於第一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