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文章
       

 

王船祭典—自序

 

 

王古山

王船祭典—自序

欣逢2001年的開端,掀起了21世紀的新頁,攝影界從傳統、單純、紀實的影像,跨越到文明科技、電腦、數位所發展出的新視覺影像,不但拉近了時空的距離,也帶來攝影另一個境界的視覺感受,在不可預知的未來,讓科學家都無法印證和預言的民間信仰就是心靈唯一的寄託,也是將現實和心靈融合為一的生活藝術。

 

2000年是中華民族的龍年,象徵著吉祥如意、輝煌騰達,恭逢南台灣各地王傳祭典科儀之庚辰年,沿海地區在漁獲、農作豐收閒暇之餘,懷著崇功報德的感恩心情,虔誠為民祈福之民俗活動,全部的祭典禮儀都遵循古時候傳統之典範,以最虔敬的心祭拜,除了飲水思源更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情誼,團結的無形力量之精神意義遠超過物質花費。

 

每三年一科的東港東隆宮,有來自城鄉的長者和年輕學子整夜守候為了等待這一幕具有祖先傳統意義的燒王船過程,徹夜未眠的精神讓大家看到了台灣民俗的活力和希望。在澎湖恭逢了三十三年一次的海靈殿送王爺過程,老一輩的長者因長期和王爺相處的情感,跪別之時因不捨分離而感傷落淚,多年來人、神之間內心真摯之情深受感動。三年一科三寮灣東隆宮「送王」昇華為崇功報德,在「送王」時信徒皆大歡喜深信王爺乘坐王船出巡執行「代天巡狩」會盡快回宮繼續保境佑民,人神之間期待、互信之情感相互牽繫著。每一次的王船祭都有驚喜的發現和感動,希望、感恩、祈福也成了王船祭典之最大意義。

 

從小在南部鄉下長大,對台灣道教民俗存著敬畏和幻想,長大後為了生活到台北打拼,也逐漸淡忘,近年來在各大廟會拍攝中深身體會到民俗傳承之重要,尤以王船祭典是全世界僅有之本土文化,乃以專題報導全省十二座廟宇王船祭典之全部過程,全書共約二萬字,圖片約為二百五十張,結合影像配合圖說,期盼能拋磚引玉讓更多的攝影朋友來為台灣的民俗保留作歷史的見證。

 

本書的順利出版要感謝台北市攝影學會榮譽董事長 顏倉吉 老師在百忙中寫序言鼓勵,也要謝謝在拍攝中協助我的攝影同好,更要謝謝十二座廟宇為民俗廟會所做的努力,本書出版將贈予各廟宇也為本土文化盡棉薄之力,讓大家來為提升民間藝術一起努力。

 

 

                                王  古  山        2001/6于台北

 

王船祭典—序文

新時代的來臨,科技的發達日新月異,社會的轉型瞬息萬變;人類生活產生急遽之變化,表面上,有著物質條件的顯著成果。然而,內心充滿著恐懼、不安、徬徨、空虛、對立、衝突、暴力….。因此,古老的民間習俗亦隨著沒落、式微,甚至於毀滅消失,歐風西化,年輕一代受西洋文化薰陶,對本土習俗文化之鄙棄,傳統祭祀禮儀之漠視,深思惟之,實一大警訊,誠令有心之士痛心不已!

 

有鑑於此,救亡圖存,重視再教育,唯有從心靈改革、自覺、振作,人心的淨化,是當務之急。傳統習俗祭儀良好的規範,要提倡、要復興,才是淨化人們心靈,扭轉頹喪社會風氣不可或缺的,也是展現淨土於人間的捷徑。

 

「民俗攝影」在攝影題材裡頗具崇高神聖地位,舉凡每三年一科的東港東隆宮之「燒王船」、澎湖三十三年一次的海靈殿送王爺,或三年一科三寮灣東隆宮之「送王」,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常被界定是為「瘟神」,人們因畏懼瘟疫,故祭拜王爺,以便控制其滋長蔓延;在古代傳統的「王船祭典」,並非燒王船,是將之放逐海上,隨海浪消失匿跡,時局演變,遂將「王船」改為「燒王船」之由來。

 

王古山先生,孜孜矻矻拍攝「燒王船」之精神,堅毅勇為,用心深入,在全省十二座廟宇王船祭典之全部過程,以兩萬字,二百五十張精采圖片,結合影像配合圖說,精密細膩、感人畫面、件件傳神、事事圓融、處處扣人心弦,可為本土文化留為歷史見證,價值無可限量,對古老傳統文化之美德保存,功不可沒。

 

王先生,現任美聯國際公司董事長,台灣省攝影學會榮譽理事長、台北縣、基青、台中市、基隆市、大同等攝影學會顧問,及長青攝影俱樂部榮譽會長。二十多年來攝影藝術生涯,悉心研究攝影藝術,推動攝影工作不遺餘力,曾參加無數次攝影比賽,亦榮獲不少獎譽與榮銜,曾任台灣省攝影學會第十九、二十屆理事長,全省美展、台北國際沙龍、中國國際影展、高雄國際藝術攝影展、全國聯展、台灣省長杯、台灣影展、台南文化藝術節等評審委員。

 

王先生為人謙沖豪爽、急公好義、嗜好藝術攝影、不舍晝夜、精進不懈、古道熱腸,誠然是我們攝影界傑出之人才,邇來其勤於著作,編印專輯以饗同好,特此道賀,爰樂於為之序。

 

 

                         台北市攝影學會  榮譽理事長  顏倉吉  謹識

 

王船故鄉—三年一科東港王船祭

東隆宮廟宇巍峨輝煌,供奉溫府千歲為主神,依廟中文獻王爺姓溫名鴻字德修,在唐太宗李世民皇帝在位時因山西平亂有功而榮封為王爺並奉旨巡行天下,不幸在皇帝出遊時發生海難獲追封為代天巡狩,並建溫府王船,供奉溫王與結義兄弟的神位,清康熙四十五年,在現今鎮海里附近海灘,發現大批刻有「東港溫記」字樣的木材,里民並獲溫王爺托夢要在東港定居結束漂浮生涯,於是利用這批木材興建東隆宮,也因神蹟顯赫成為東港香火最鼎盛之宮廟。

 

每三年一科的東港王船祭,全台規模最大,筆者曾多次恭逢盛會,每逢牛、龍、羊、狗年舉辦,每科王船祭從請王到送王八天七夜的時間,約在國曆十月下旬於東港歷史最悠久的宮廟東隆宮盛大舉行,今年的王船祭典日期為十月十五日至十月二十二日凌晨二時恭送王駕啟程。

 

王船祭選在氣候溫和的入秋時節,主因是東港漁獲量在三、四月最豐收,九月之後則逐漸減少,入冬之後天候較差,且有海難的發生,東港信徒就選在此送瘟王,以祈求海陸平安。

 

今年東隆宮王船祭典醮期長達七天,第一天上午從各地來之神轎陣頭齊聚於東隆宮廣場進行拜廟儀式,陣頭中最難得一見宋江陣全部著古裝,和傳說中宋江人物造型唯妙唯肖是當今廟會保留最完整之宋江陣容,儀式之後浩浩蕩蕩的神轎隊伍堪稱全台規模最大,上百頂的神轎抵達鎮海里海邊迎王駕,請水儀式各地神轎略有不同,只見每頂神轎往海直衝,虔誠的衝動令人感動,請王成功午後接王駕回宮,今年是大千歲駕臨當家,負責擔當本科之王船祭典,請回大千歲令牌之後,晚上於廟埕前舉行過神火儀式,千歲爺入廟安座後,王府內即舉行第一次的「祀王」,奉上香菸、水菸、檳榔、四果、茶、糕餅等祭品,有接風洗塵之意。祀王的儀式早、晚各一次,連續七天直到千歲爺離開為止;第二天起連續四天王駕出巡,遶境東港各鄰近鄉鎮。

 

燒王船是王船祭的壓軸好戲,第六天中午過後的王船遶境,罕見的陸上行大舟,午後一點由東隆宮出發繞行市內街道一週,接受東港信徒設香案膜拜,也向各大寺廟辭行,傍晚再折回東隆宮廟前,整晚進行祭船儀式,廟方祭典委員將王船「添載」,把廟方跟信徒敬奉之祭品,裝入船艙,然後進行封艙儀式。因溫王爺威靈神聖當晚並有眾多信徒進行消災改厄儀式據說特別顯靈。接著是宴王大典,主要是取悅溫王進而將瘟神疫鬼歡送出海,宴王準備了各式酒菜並由大總理陪著敬酒,當酒醉飯飽已是午夜時分,此時廟埕大戲正好開鑼。

 

 

祭船儀式結束,凌晨二點道士開水路之後時辰一到,王船在神轎與信徒簇擁之下出發到鎮海里海邊更是另一祭拜高潮,眾神轎齊至海邊朝拜歡送,所有祭祀人員均在王船前叩拜辭別,向王爺敬酒餞行祝福一帆風順,最後以沖天炮引燃滿載的金、銀紙,強烈海風助長了王船快速燃燒,熊熊火焰照亮了整個海邊,也帶著信徒無限的心靈寄託和希望,當天際露出第一道曙光,火光與晨光相互輝映在無數人的臉上,隨著王船的出航,不僅帶走了人間一切的災厄和疾苦,王船隨著濃煙化為灰燼「遊天河」去也。

 

綜觀整個王船祭典過程熊熊烈焰表達東港人的熱情,但是在整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在城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凝聚滋長,藉著民俗傳承過程有老一輩的長者不辭辛勞教導新一代年輕人,有從全台和各地來的人整夜守候這一幕具有祖先傳統意義的燒王船過程,徹夜未眠的精神讓我們看到台灣民族的活力和希望,也因為有這些民俗傳承,我們相信台灣的未來會更美好。在燃燒激情過後,東港討海捕魚的漂泊心靈就會更安然自在。

 

 

 

                                  地址:屏東縣東港鎮東隆街21-1號

電話:(08)832-2374

 

 

 
     
   
     

版權宣告 本網站之影像與內文,其著作權皆為台北攝影學會所擁有,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請求內容授權,請與我們聯繫!photo.tpe@msa.hinet.net

台北攝影學會 電話:(02)2542-9968  傳真:(02)2542-9965 陳小姐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一段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