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文章
       

 

〝我是攝影人,我愛專題〞系列-台北南華花園別墅(1)

 

 

謝明順

台北攝影 #597

〈〝我是攝影人,我愛專題〞系列〉

       定點:台北南華花園別墅(1)

     專題:以「靜」為名,千言萬語說不清    

撰文.攝影◎謝明順(攝影教育工作者)

 

 

 到597期為止,“我是人,我愛自然”系列共刊出了十篇以攝影創作觀念為主軸的論說文,目前已經告一段落,本期(598期12月號)開始,將以新系列<我是攝影人,我愛專題>揭開另一面向的序幕,期望透過「實驗攝影」的模式,將抽象的觀念(如意圖、理念、哲思等)與表象的呈現,藉由相輔相成的媒合,無縫接軌地建構出「有意味的形式」為本系列終極目標,因此,除了相機本身的功能、機能之外,電腦後製的作品也將適時適題的登上版面;個人一向倡導的「觀念帶領技巧,技巧啟發哲思」的要義,隨著專欄的進行,都將一一地淺藏在文章裡,希望熱愛攝影創作的讀者們,外拍時透過實際的演練加以印證/驗收,從而體悟出影像世界的逸趣與玄妙-這正是謝老師體衰年邁,手腳不靈活卻依然到處獵影,創作不斷的原因所在。

 所謂定點,一般泛指創作時選定的地點,包括景觀、場景、場所或主觀認定的場域而這。如果純粹以「定點攝影」為主旨而不涵蓋專題的話,基本上很容易趨向於紀錄、紀念、報導等等攝影的範疇之中,換言之,意圖以主觀認定的模式來表達個人獨特的思惟或美學觀的話,「定點攝影」的侷限性,絕對讓充滿創意和創作慾的攝影人感受到雖不致於徒勞無功,但終究還是「事倍功半」的收場。

 由此可知,採取比較簡單的「定點專題」進入專題攝影的門檻,累積豐富的實戰經驗之後再挑戰困難度更高,自主性、演繹性更強的「議題攝影」,經由循序漸進,鍥而不捨的演練,建構出獨特的「攝影風格」,肯定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定點專題攝影難不難?決定性的關鍵在作者自己,可以簡潔化當然也可以深度化,重點是作品的呈現有沒有自己的觀點或看法,譬如說,以植物園為定點,專題是「樹的表情」,結果我們看到的是以類比、歸納的手法,把榕樹、菩提樹、茄冬樹…等不同樹種表現出來而已,樹的長相取代了表情,創作者的本職-賦形、賦格和賦予生命力的手法或技法幾乎沒有著墨之處,所以,這就是偏離主題,徹底失敗的專題攝影作品。

 先找景點再找專題一直是進入「定點專題」攝影最便捷的途徑,方法非常簡單,先捨棄熱門的風景名勝,就從家居的社區或附近的小公園踏出第一步,從熟悉的、充滿親切感/親和感的環境中,找出她的特點或特色後設定一個契合自己的能力和心儀的專題,準備好探索/尋寶的心態,現在,偉大的「獵影行動」就可以付諸行動了。

 美學家朱光潛說:「美,就是從雜亂中理出秩序」,這句話對於熱愛攝影創作的人而言,就像暮鼓晨鐘一樣,不斷地提醒大家,取景時千萬不要忽視一切看起來雜亂、醜陋或不起眼的題材和場景,因為,獨特/陌生的美感就隱藏在其中。

 以下八張Demo作品,全部取材自本人已居住了三四十年以上的延吉街「華南花園別墅」,有趣的是,她既沒有美麗的花園,也沒有別墅的格局,充其量只是大廈密集的夢鄉(mansion個人巧譯,夢想之地也),但是,她有一個國人夢寐以求的特點──鬧中取靜。

 周邊的美食餐廳、便利商店、超市、銀行、醫院、學校、電視公司…一如衛星般地環繞著「她」,這一個無可取代的特色,其誰能比?

 以靜為名,透過不同情趣的前景、娓娓地表達出住宅區的靜謐、安逸、高雅的氛圍以及一股揮之不去的「時尚貴氣」。影像建構的技藝,在定點專題的淬練下,絲絲入扣,表露無遺,您,是否也經歷過了她無所不在的魅力? 

 

  Demo A 安‧靜 台北華南花園別墅 2013

 這裡是社區最大的中庭,誇大的扶手、安穩的階梯以及筆直的通道,全部以消失點透視的空間建構法則指向遠方左右兩座大廈的中分線,巧妙地與前景的扶手中柱前後呼應,中庭的空間和聳立的大廈,透過左右橫向的矮灌木滋生了平分秋色的意象,原來安定的構圖也是安靜的呈現,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順便一提的是,除非另有意圖或理念,全然對稱的手法最好少用,以免畫面呆滯而導至情境/意境因刻板印象而消失。

 

  Demo B 寧‧靜 台北華南花園別墅 2013

 透過大辭典的註解,寧,就是安的意思,換言之,安靜等同寧靜,個人對於文字的結構和影像的建構有著異乎常人「挑剔」的個性,有意思的是,一直自認為從事攝影創作或教育,「雞蛋裡挑骨頭」絕對是令我們興致不減,創意不斷的先決條件,不知各位攝影人以為然否?

 是故,我否定了寧靜等同安靜的制式註解。歷史上所謂的「寧靜革命」指的是不流血的政變,但整個過程肯定是轟轟烈烈卻不會有一絲一毫安靜的感覺;準此,在拍攝「寧靜」的畫面時,徹底地改弦易轍,決定以「主題意識」的詮釋來代替「形式主義」的呈現-沒想到無意間的頓悟令Demo B跳脫了正規的格式,它似乎啟示我們,原來看不見的「思路」才是打破創作瓶頸的「正路」。

 雖然Demo B依舊遵循著消失點透視的法則加以建構,但仰視的選景取代了俯視,遮雨棚和大廈的稜線沿著對角線向畫面的左下方會聚,不定形的灌木叢彷彿在造型化的空間中找到了定位,這就是一種有別於安靜的寧靜,穩定中見均衡,發於心卻止於情。

  

  Demo C 沉‧靜 台北華南花園別墅 2013

 沉是沈的俗字,沈靜原本是形容一個人靜默而不浮躁之意,如果寫成沉靜,我的聯想力僅止於環境的描繪-一種深層的、親和的、沒有疏離感的靜謐氣圍,看似遙遠卻展現在我們眼前。

 綠葉,因為心境而偉大,透過葉縫遠眺,她一如慢慢下沉的綠簾,幾乎將遮蔽了我的眼。細雨中單車緩緩而過,驀地韓愈的「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詩詞一閃而過,儘管兩者的情境/意境有所不同,我不得不承認,此時此景,真的隱隱約約「聽」到了無所不在的沉.靜。

  聚焦前景上,景茫心清爽,風來就寒意,返家喝薑湯。

 

  Demo D 幽‧靜 台北華南花園別墅 2013

    成語「曲徑通幽」一般指的是地表上的路徑。迂迴曲折的路或許因為行走維艱的緣故,人跡罕至。所到之處充滿幽靜、幽冥或神秘色彩,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同樣道理,透過不同的、不明的或奇特的前景拍攝景物或人物,作品是否會顯得比較獨特呢?這一點,熱愛創作的攝影人肯定心知肚明。

 事實上,如果只是安排美美的、奇特的前景來營造畫面,絲毫沒有考慮到它和主體之間的互動與關聯到底有何定義,這種徒有穿透力沒有感染力的作品,參加比賽或許初選可騙過評審,幸運的話拿個入選或佳作,奢望獲得優選以上之大獎,大概只有聽天由命了。

 幽靜其實是一種心情、心境,不全然與環境有涉,但多少和感觸的角度和當下的「感情移入」有關,我相信,敏感度、觀察力和聯想力比較強的攝影人,抑或「多愁善感」的文創工作者,對於所謂的「幽靜」,肯定和李商隱無題詩:「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一樣,心有戚戚焉吧。

 

  Demo E 文‧靜 台北華南花園別墅 2013

 文靜一詞在大辭典中的註解是嫻靜,這個結果顯然無法令人釋懷,似乎有意境愈來愈高的感覺;抱著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查到「嫻靜」的註解--沈靜,這下子彷彿又從雲端掉到了平原。終於,我有了另類的體悟:辭典是給飽學的人使用的,就像國內很多交通標誌一樣,它是給開車達人的指示、標示而非尋路者的指導或引導。由此可知,透過「專題」尋找合理化的影像,事實上遠不如藉由主觀的認定,形塑出「自我豐足」的畫面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現在,讓我們剖析一下Demo E的視覺動向:首先引人注目的是前景一模一樣的輪弧,接著視線移到後景流線型的英文字,然後緩緩地落到左邊秀氣的傘座上,意境雖淺魅力卻無限,一心相思意,滿眼見柔情,請問,這不叫文靜,什麼才叫文靜? 

 

  Demo F 雅‧靜 台北華南花園別墅 2013

 看到雅靜這個題名,照例又打開了辭典,結果查到的是雅緻、雅興、雅友…等相關詞,獨不見雅靜在何處。儘管辭海裡面面俱到,無所不包,很多時候令人激賞、讚嘆的絕妙好辭,還得仰賴自己辛苦的創造,一如攝影創作,只有永遠的申論題不會有選擇題。

 雪白柵門居中站,沈默雕像分兩旁,借問主人身何在?熱茶直等雅士來。此時此地,除卻雅靜滿懷之外,夫復何言?

 

  Demo G 恬‧靜 台北華南花園別墅 2013

 每次返回住家時,總會有一兩張潔白的雕花涼椅,默默地迎接著我。幾十年來,我一次也沒有,也從來沒看見有人坐過。它的存在意義到底是什麼呢?面對它我思考良久。

 如果正向取景,涼椅會說:「請就坐」;如果以盆景當陪襯,涼椅也會說:「我不寂寞」;如果,盆景爭先,葉片亮麗又耀眼,涼椅還會說:「高手當前,只有讓賢」。所以,涼椅的存在意義是「只為思考,不為休憩」。

 

  Demo H 悠‧靜 台北華南花園別墅 2013

 悠然,閑遐的樣子,陶潛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意境之美,無出其右。至於本作品的悠靜,指的是充滿閑遐、閑逸氛圍的靜態或情境,基本上以「形式主義」的格律為依歸,淡化唯美的手段做收尾,最終目的是讓「有意味的形式」獲得最貼切的發揮。

 作品的上半部以對稱、安定的構圖為主,整然有序的窗框與地面上放射狀磁磚產生互動,悠然隱情趣,靜中見真章,面對佳景,不心動也難。(未完待續)

 
     
   
     

版權宣告 本網站之影像與內文,其著作權皆為台北攝影學會所擁有,非經許可,請勿任意轉載、出版。請求內容授權,請與我們聯繫!photo.tpe@msa.hinet.net

台北攝影學會 電話:(02)2542-9968  傳真:(02)2542-9965 陳小姐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一段164